侧,

测试

测试

輪胎的發展史

早期輪胎:很早以前輪胎是用木頭、鐵等材料製成,第一個空心輪子是 1845 年英國人羅伯特・湯姆遜發明的,他提出用壓縮空氣充入彈性囊,以緩和運動時的振動與衝擊。儘管當時的輪胎是用皮革和塗膠帆布製成,然而這種輪胎已經顯示出滾動阻力小的優點。

充氣輪胎:根據這一原理,1888 年約翰・邓錄普製成了橡膠空心輪胎,隨後托馬斯又製造了帶有氣門開關的橡膠空心輪胎,可惜的是因為內層沒有帆布,而不能保持一定的斷面形狀和斷面寬。

汽車輪胎:1895 年隨著汽車的出現,充氣輪胎得到廣泛的發展,首批汽車輪胎樣品是 1895 年在法國出現的,這是由平紋帆布製成的單管式輪胎,雖有胎面膠而無花紋。直到 1908 年至 1912 年間,輪胎才有了顯著的變化,即胎面膠上有了提高使用性能的花紋,從而開拓了輪胎胎面花紋的歷史,並增加了輪胎的斷面寬度,允許採用較低的內壓,以保證獲得較好的緩衝性能。

帶骨架材料輪胎:1892 年英國的伯利密爾發明了帘布,1910 年用於生產,這一成就除改進了輪胎質量,擴大了輪胎品種外,還使外胎具備了模製的可能性。隨著對輪胎質量要求的提高,帘布質量也得到改進,棉帘布由人造絲代替,50 年代末人造絲又被強力性能更好、耐熱性能更高的尼龍、聚酯帘線所代替,而且鋼絲帘線隨著子午線輪胎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炭黑補強橡膠輪胎:1904 年馬特創造了炭黑補強橡膠,大規模用於補強胎面膠是在輪胎採用帘布之後,因為在這之前,帆布比胎面在輪胎使用中損壞得還要快,炭黑在膠料中的用量增長很快,30 年代每 100 份生膠中使用的炭黑也不過 20 份左右,這時主要在胎面上採用炭黑,胎體不用,現在已達 50 份以上。胎面中掺用炭黑以前,輪胎大約只行駛 6000km 就磨光了,掺用炭黑後,輪胎的行駛里程很快就得到顯著的提高。現在一組貨車輪胎大約可行駛 10 萬 km,在好的路面上,甚至可達 20 萬 km。

輪胎工業化生產

二十世紀初輪胎技術進步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輪胎技術一直不斷地改進與提高,

● 20 年代初至 30 年代中期轎車胎由低壓輪胎過渡到超低壓胎;

● 40 年代開始輪胎逐步向寬輪轂過渡;

● 40 年代末無內胎輪胎的出現;

● 50 年代末低斷面輪胎問世。

子午線輪胎的發展

● 1913 年有兩位英國人 Gray 和 Sloper 發明了子午線輪胎,並取得了專利權。但是由於當時的設備及骨架材料不能滿足子午線輪胎製造的技術要求而難以發展。

● 1946 年 6 月米其林公司得到法國專利局頒發的全鋼絲子午線輪胎專利權,1948 年法國米其林公司首先生產了子午線輪胎,這種輪胎由於使用壽命和使用性能的顯著提高,特別是在行駛中可以節省燃料,而被譽為輪胎工業的革命。

● 1955 年意大利皮列里 (Pirelli) 公司研製出半鋼絲子午線輪胎,即胎體採用人造絲帘線,帶束層採用鋼絲帘線。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